工商時報‧燃料電池商品化分工(第五期‧氫氣供給 - 燃料電池開發關鍵)全文
2009/09/10 工商時報【張承運/台北專訪】
http://www.yi123.com.tw/forum_52274.html
「 EnerMaster 能碩科技」戮力推動系統商品化專業分工,只要掌握現場製氫方案,市場變大才能讓上下游攜手合作。
在日前由經濟部(能源局)補助舉行的「綠能鑫產業減碳護地球-綠色能源產業研討會」中,代表業界的EnerMaster(能碩科技)總經理游李興以「以生質燃料及熱電併網技術達到節能減碳的循環型社會」為題進行演講。
游李興說,日本傾國家之力推動1kW家用瓦斯(現場產氫)燃料電池只有35%發電效率,若無 45%熱回收的熱電共生,則家庭未必是終年全天候都需要熱的應用市場,以消費性為主的家庭實難創造高附加價值來忍受如此高的未量產單價
【目前價格每台約200~250萬日圓﹐未來量產普及價為50~60萬日圓…含附贈熱回收水箱35萬日圓】
游李興指出,日本燃料電池開發資訊中心出版「圖解燃料電池」提到定置型燃料電池終年全天候需要熱能產業是主要應用端,如飯店、旅館、醫院、學校等即使在「夏季」均需大量熱能。
目前利用工廠排放物發電的有汽車(豐田)、食品、啤酒(朝日、札幌、麒麟等)、半導體和液晶(精工愛普生豐科)等。啤酒工廠是利用排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甲烷來發電,利用過去都燃燒處理掉的甲烷氣來取得電力和熱水,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顯著成效。另外,精工愛普生豐科事業所則利用半導體和液晶製程排放的甲醇來發電,於1999年導入2台200千瓦PAFC,朝工廠整體不排放任何廢棄物「無工害化」循環型社會邁進。
就燃料電池應用利基而言,熱電共生燃料電池也可移動或攜帶,在沒有電源的場所可進行營業創造高附加價值。
例如:日本TOSHIBA(東芝)將燃料電池用於罐裝飲料自動販賣機,其內安裝LPG(液化石油氣)來運轉PEMFC,其發電產生電力用於冷藏、排出的熱能則用於加熱。
就氫燃料而言,現行的瓦斯現場製氫啟動時間需(20~30分鐘)已經有了替代方案。用來供給燃料電池氫氣物質有天然氣、甲醇、汽油等。
其中,甲醇可作為燃料電池燃料,是可行性最高的物質之一,採用甲醇製氫所需溫度為300℃左右(水蒸氣重組法),而瓦斯或汽油重組所需溫度為600℃以上。
- 重組溫度越低則越可節省非燃燒不可的燃料,其啟動時間只需10分鐘,將是易於建構起動性以及負載響應性均優異的系統。
目前,氫氣供給方法是燃料電池開發關鍵。
氣態氫的鋼瓶需耐高壓且重(150大氣壓可將6000L壓縮成40L時需約40kg租借的鋼瓶),儲氫合金則笨重(6000L約60kg)且昂貴(可能達台幣60萬)。
雖然甲醇及天然氣的重組(Reform)製氫技術複雜,但使用上與一般汽機車引擎「加油」類似。
- 技術較難是因為需要橫跨工學院諸領域(化工、熱流、金屬機械、電子、電力、控制)理論精算、動態模擬及感測控制。
「能碩科技」游李興博士認為由技轉來的技術有時還不如自有團隊培養的摸索能力,因瞭解其如何改進到盡善的關鍵。(上圖)
由於使用不便的「純氫」很難普及,導致沒有經濟規模的電池堆Stack未能量產而變貴,發展Stack技術的廠商在現場製氫技術上並無解決能力或優勢,發展Stack卻沒有量產績效時也就更難取得更多資源來發展製氫方案。
EnerMaster(能碩科技)致力專注於「系統商品化之專業分工」而且持續堅守著「買得到」的Stack雖然貴,但是只要掌握「買不到」的現場製氫(便利方案),就有足夠的市場,讓更多的Stack製造商看到有量可降低成本,
- 與EnerMaster(下游)合作時,便可專注於Stack(上游),而不是像現在普遍「上游兼下游(缺系統專業)」或是「下游兼上游(自己也沒量產)」導致難以分工合作。
***************************************************************
【閱讀更多】工商時報‧燃料電池商品化分工專輯(第1~10期)
***************************************************************
0 Response to "「氫燃料」是燃料電池普及化的關鍵"